[一]、齿轮泵振动的解决方法
不锈钢齿轮泵在转动设备和流动介质中,机械振动是不可避免的。因此,在机组的制造和安装过程中,在机组的设计、运行和管理方面应尽可能避免振动造成的干扰问题,把振动危害减轻到低限度。当齿轮泵或机组发生振动时,应针对具体情况,逐一分析可能造成振动的原因,找出问题的症结后,在采取的技术措施加以。有些措施比较简单,有些措施相当复杂。若需要大量的资金,应对可采用的几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,结合机组技术改造进行。以下给出了电机、齿轮泵及泵房振动的常见原因及措施。
齿轮泵振动常见原因及措施:
1.手动盘车困难:泵轴弯曲、轴承磨损、机组不同心、叶轮碰泵壳。措施:校直泵轴、调整或换轴承、重校机组同心度、重调间隙。
2.齿轮泵轴摆度过大:轴承和轴颈磨损或间隙过大。措施:修理轴颈、调整或换轴承。
3.水力不平衡:叶轮不平衡、离心泵个别叶槽堵塞或损坏。措施:重校叶轮静平衡和动平衡、堵塞,修理或换叶轮。
4.轴流泵轴功率过大:进水池水位太低,叶轮淹没不够,杂物缠绕叶轮,泵汽蚀损坏程度不同,叶轮缺损。措施:抬高进水池水位,降低水泵安装高程杂物,并设置栏污栅,修理或换叶轮。
5.基础在振动:基础刚度差或底角螺丝松动或共振。措施:加固基础、拧紧地脚螺丝。
6.齿轮泵机组效率急剧下降或轴流泵机组效率略有下降,伴有汽蚀噪音。措施:改变水泵转速,避开共振区域,查明发生汽蚀的原因,采取措施汽蚀。
其它原因引起的机组振动及措施:
1.拦污栅堵塞,进水池水位降低。措施:栏污栅清污,加设栏污栅清污装置。
2.前池与进水池设计不合理,进水流道与泵不配套使进水条件恶化。措施:栏污栅清污,加设栏污栅清污装置合理设计与该进前池、进水池和进水流道的设计。
3.形成虹吸时间过长,使机组较长时间在非设计工况运行。措施:加设抽真空装置,合理设计与改进虹吸式出水流道。
4.进水管道固定不牢或引起共振。措施:加设管道镇墩和支墩,加固管道支撑,改变运行参数,改变运行参数避开共振区。
5.拍门反复撞击门座或关闭撞击力过大。措施:流道(或管道)出口前设排气孔,合理设计拍门采取控制措施,减小拍门关闭时的撞击力。
6.出水管道内压力急剧变化及水锤作用。措施:缓闭阀及调压井等其它防止水锤措施。
7.齿轮泵机组启动和停机顺序不合理,致使水泵进水条件恶化。措施:优化开机和停机顺序。
[二]、齿轮油泵管道腐蚀防护
齿轮油泵管道是一种娴熟的技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。这就意味者每一项工程,都将根据管线的破坏程度、环境的变化及后管线的运行寿命等因素而产生其特有的复杂课题。在选择技术及方案设计时,特别考虑其使用过程中的腐蚀破坏特征,而考虑到管道后的寿命周期则使得方案加经济可行。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来,技术正向着系统配套、复合多功能(综合性)、免开挖、不停输及材料低维化等方向发展。
不锈钢油泵管道工作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,寿命的较佳年限要从经济技术综合效益上反映出来。因此设计时就应该同时考虑设备、装置的防蚀措施和较佳经济寿命,应以合理的防护寿命为目标,根据成本和效益分析做出选择。从对层的选择标准看来,选择、寿命长、但一次性投资大的层要比性能低、寿命短、一次性投资费用低的涂层,对于长期的或关键性的工程经济。因此,从实际环境出发,按工程寿命而经济地选择层已成为层保护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。
对于齿轮油泵管道腐蚀与防护工程主要做四方面的努力:
(1)腐蚀与蚀数据的采集、分析、处理和积累;
(2)合理的加速试验装里和方法;
(3)寿命评估手段:作为系统工程,从腐蚀规律中找出主导因素;
(4)适时因地制宜地采取管道修理和措施。包括层施工前的管线表面的妥善处理,设计和(或)结构变,阴(或阳)保护,改变环境和内外涂层等。
应该指出,各种油、气、水输送碳钢管线的腐蚀作用是存在的,任何措施只是腐蚀反应,而不能腐蚀。即使是被处理的很好的碳钢管线也有工作寿命。由于管道受腐蚀损坏,以致漏油、漏气,或被迫降低压力运行,为了维持管道的正常运行,须对管道进行维护修理。对于钢制管道来讲,约有50%的管道损坏是由于管外腐蚀引起的。此外,管道还可能受到天灾或其他事故而损坏。因此,管道的修理、和新工作己成为管道建设和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如果现有管道的扭盖层已失效,不再能提供充分的防蚀保护或造成经济上不合理时,则对齿轮油泵管道进行大修,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,提高经济效益。